传统地名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更彰显街巷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天,在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 第一批)》由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布。首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包括砖塔胡同、史家胡同、杨梅竹斜街、百花深处等598处。
传统地名空间分布广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首都功能核心区内形成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地名文化。该名录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东城、西城区政府组织编写制订,收录内容以传承悠久、具有相对完整历史信息和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巷胡同地名为主。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收录地名时间下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首批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空间分布广泛,层次清晰。其中东城区288处、西城区310处。首都功能核心区32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中,什刹海、景山、东华门、西长安街、大栅栏等街道传统地名分布密集。值得关注的是,中轴线及其沿线地区大量传统地名入选首批保护名录。位于中轴线上包括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前门大街(正阳门)、天桥南大街、永定门内大街5处;另有87处中轴线沿线传统地名入选保护名录。长安街轴线上的东长安街、西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复兴门内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及沿线39处传统地名也入选保护名单。它们不仅是北京城市布局严谨方正的重要体现,也烘托着煌煌都城、纲维有序的庄重氛围。
包括各时期流传地名
从地名产生时期看,包括了元代以来各时期流传下来的地名。其中元代有2处、明代有153处、清代有385处,其余为民国以来形成的地名。名录中最早的砖塔胡同、史家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地名传承七百余年,见证了历史风云变幻,被誉为“北京胡同之根”。门楼胡同、月牙胡同、演乐胡同等,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就有收录。不少地名出现时间被大大提前,如杨梅竹斜街,此前多认为是清末地名,此次编制过程中发现乾隆年间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已有“杨梅竹斜街”的记载,从而将这一著名街巷历史提前到了清代中前期。大量以城门命名的道路,如崇文门内外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德胜门内大街、安定门内大街等的命名也可追溯到乾隆年间。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街巷道路名称,则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彰显大国都城文化特点
地名类型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北京大国都城、海纳百川的文化特点。以中央衙署机构、王侯官员命名的传统地名,如国子监街、兵部洼胡同、禄米仓胡同、广宁伯街等,彰显了北京作为王朝都城的特色;城门衍生街道,如崇文门内外大街及“条”“巷”等名称,体现了老城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城市空间格局;灯草胡同、炒豆胡同、烟袋斜街等记录了寻常百姓生活;雨儿胡同、帽儿胡同、菊儿胡同等众多带有儿化音的地名,彰显了北京地名的地域特色。
据悉,今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继续开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二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的编制工作。第二批保护名录仍以街巷胡同地名为主,并将纳入有保护价值的点状和片状地名,对历史时期曾有更改的地名进行论证,适时对社会公布。此后将逐步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增补新的地名,实现地名动态评估和名录有序调整。(记者 陈雪柠)
-
核心区首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公布 598处街巷胡同地名受保护
传统地名不仅具有空间指位作用,更彰显街巷街区的历史文化底蕴。首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包括砖塔胡同、史家胡同、杨梅竹斜街、百花深处等598处。据悉,今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继续开展首都功能核心区第二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的编制工作。
-
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举行开放日
今天上午,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举行开放日活动。来自大兴区残联冰壶队的队员们走进中心冰壶冰球馆,与冰壶运动来了次“亲密接触”。据介绍,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冰壶冰球运动馆于去年5月正式落成,总占地面积9878平方米,建筑面积5525.5平方米,包含符合国际标准的冰球场和冰壶场地各1个,以及高清摄像记录和计分系统。
-
北京市内地铁完成无障碍设施更新
一个台阶、一个沟坎,对普通人来说仅是一个抬脚的问题,却可能是摆在残障人士面前的一道鸿沟。北京地铁许多车站在2008年之前就配备了轮椅升降平台、爬楼车等服务残障人士的设施。
-
2025年建成两个千亿级商圈 两大机场将成国际消费枢纽
今天上午,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2021-2025年)》。“本市将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专业化物流设施,提升机场货运区基础设施能力,增强冷链、快件、保税物流服务保障水平。
-
北京冬残奥火炬传递线路公布
今天,北京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冬残奥火炬传递相关安排。” 北京时间3月2日,曼德维尔火种以及另外8路火种将汇集成北京冬残奥会官方火种,接着进行火炬传递直至冬残奥会3月4日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