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遗产助力中国首都高质量发展
2022-03-01 10:13:0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这是2020年12月18日拍摄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夜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李德欣、邰思聪、张骁)2月,英国体育门户网站inside the games记者菲利普·巴克前往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报道北京冬奥会冰壶混合双人赛揭幕战。

  时隔14年故地重游,他惊奇地发现这块当年菲尔普斯夺得8金的泳池竟以“水冰转换”的方式建出5条冰壶赛道。

  “很多西方运动员和记者都有这种感受:我们以为中国会像以前那样建设很多高档次的全新体育馆,但完全不是这样。”巴克坦言,同一个场馆服务两届不同的奥运会,这足以“载入史册”,中国正在讲述全新的发展故事。

  2021年1月19日,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速度滑冰项目竞赛主任王北星在首次制冰完成后试滑。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京对奥运遗产的再次利用让人耳目一新。“奥运会比赛对场地设施标准要求极高,东道主国家免不了在城市里‘拆建’一番,这种惯例被北京冬奥会打破。”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桂琳表示,冬奥会北京赛区全部7个竞赛场馆中有5个改造利用夏奥既有设施,全部场馆均在规划建设、改造之初谋划好长期利用方案。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绿色”“科技”“人文”的办奥理念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关键词上的微妙变化,折射出中国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

  这是2021年1月19日拍摄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两届奥运都将绿色发展置于首位。这说明中国对生态治理、资源保护的态度一以贯之、久久为功。”2008年,刘新平在北京奥组委负责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北京冬奥,她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

  “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第一届全部场馆使用绿色清洁能源的奥运会、第一届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示出有能力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同时为全人类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意味着更大的突破和担当。”刘新平说。

  这是2020年12月21日拍摄的国家游泳中心奥林匹克比赛大厅的冰壶赛道。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14年间,中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科技创新并没有单独列为冬奥筹办关键词,因为它早已成为中国发展的底层逻辑。

  “2008年提出的科技奥运,是指中国适应全球信息化社会,借势推动首都信息化高速发展。14年后,科技早已经融进中国的方方面面。”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说。

  场馆建设是北京冬奥会重中之重,在各场馆建设最吃紧的时刻,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计划。北京冬奥建设者依托数字建造技术,科学规划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效率,最终一切如期完工。

  国家速滑馆夜景(2021年10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制冷剂的速滑滑冰场馆,其创新制冰科技将“体育梦想”融进“建设梦想”,希望用排放更环保、冰温更均匀、滑行体验更好的冰,帮助苦练4年的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开赛后,选手们4天6破奥运纪录,高亭宇更是一举打破世界纪录。”喻红说,当时感觉整个“朋友圈”都在庆祝,但大家庆贺的不仅是技术成功了,而是科技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2020年12月21日,工作人员在国家游泳中心奥林匹克比赛大厅的冰壶冰面测试。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赛场之外,北京城市风貌都变得焕然一新。随着谷爱凌、苏翊鸣在首钢滑雪大跳台连续摘金,北京新时代城市复兴的发展风貌也一同被世界知晓。

  老旧厂房变身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发电厂旁建起了冬奥滑雪大跳台。北京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冬奥筹办注入关键支撑;乘冬奥会东风,“双奥之城”北京正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阔步前行。

  国际奥委会2014年通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其核心内容就是降低奥运会申办和运行成本,做好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注重人文关怀。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作为首届全过程践行议程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给未来奥运会立下新标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陶欢
北京要闻
探访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个体饭店
探访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个体饭店
感受奥运文化
感受奥运文化
交通违法记分规则有重大调整
交通违法记分规则有重大调整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开学
北京:做好防疫迎接开学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2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