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频道 行业信息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老人们走了,留给我们这份不灭的凝视
2021-12-11 08:26:1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杨翠英老人在2016年的国家公祭日上。(资料图)泱波 摄

  (穿越时空的和平守望者)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老人们走了,留给我们这份不灭的凝视

  编者按:侵华日军在1937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84年过去了,历史真相不会被时间掩盖,人类对和平的信念与坚守就像穿越时空的火种,跨越地域,代代传承。不论身处世界何处,不论年龄几何,他们把传递和平火种的信念转为行动,将对坚守和平的祈盼化成守望,他们是穿越时空的和平守望者。

  12月10日,距离中国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还剩下不到三天,对于杨怀清来说,今年的公祭日格外不同。

  越来越多的历史见证者在凋零。(资料图) 泱波 摄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我却总觉得她还在我们身边,老想着去看看她,给她买点爱吃的。”杨怀清是已故幸存者杨翠英的大女儿,母亲的去世令年事已高的杨怀清难以承受,每每提起都伤心不已。

  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下61人,这些平均年龄约91岁的历史见证者们和受害者们正在缓缓凋零,老人们擦拭的泪眼和沧桑的面容却仍然留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一份不灭的守望和期盼。

  今年1月28日,96岁的杨翠英老人离开人世。在84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中,当时仅十来岁的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亲人被侵华日军屠杀。

  马雯倩和年迈的曾祖母马秀英在一起的照片。 马雯倩供图。

  16年前,面对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日本友人,杨翠英冲上前拦住,流着泪质问,“我家四口人都是被日本人杀害的,你知道吗?我只是想告诉你们,日本人给我们中国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母亲总是反复跟我们说起这段惨痛的家族遭遇。她总说,这段地狱般的历史是不能忘的!在不断的述说中,在母亲的眼泪中,这段遭遇对我们来说是这么真切。”杨怀清告诉记者,杨翠英离世的前一个月,已经把有关资料都珍重地交给了家里的后辈,“我知道,这是一份重托。现在的孩子们要如何记住这段历史?把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呼唤都告诉现在的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于今年10月19日去世,对于曾被老人家抱在怀里的重孙女马雯倩来说,曾祖母叮嘱的话仿佛还在耳边,曾祖母慈爱的样子也仿佛还在眼前。

  马雯倩珍藏的一张照片,曾祖母把自己抱在怀里的样子。 马雯倩供图。

  “每次听说我去做志愿者,曾祖母都很高兴,连声说好好好。”不仅是紫金草志愿者,也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记忆的传承人的马雯倩回忆起曾祖母生前的话,“她总是喃喃地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即使当今是和平盛世,也切记勿忘历史,要好好地为遇难的人们悼念啊!’”

  “曾祖母希望我成为一个懂得珍惜和平,珍惜幸福生活,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马雯倩觉得,现在自己所做的志愿者工作和对历史真相的传递,就是曾祖母想象中重孙女该有的样子。

  “传播和平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现在我的工作有点忙,但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坚持尽好这份责任。”马雯倩告诉记者,自己会和同伴们一起利用文字记载、采访视频记录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们的证词,通过报纸、影视等媒介传播给大众。

  每年的家祭日,亲人们悼念离世者。(资料图) 泱波 摄

  “今年的国家公祭日,我和家人商量好了,会在曾祖母相片前默哀,追忆她说过的话。作为历史见证人的后代,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就是让这段民族的记忆永远不忘。”

  正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所说,“当警报响起,所有在世和离世的幸存者们都在凝视着、倾听着。他们不仅在告诫我们勿忘历史,更在期待我们自立自强。这就是‘历史的凝视’的意义。”(申冉)

+1
【纠错】 责任编辑: 朱旭彤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5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