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频道 行业信息
深耕一线勇攻关——记技术研究院特殊钢研究所共产党员、主任研究员马跃
2022-01-13 18:21:55 来源: 首钢集团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自2012年从钢铁研究总院博士毕业进入首钢技术研究院特殊钢研究所工作以来,马跃已经跟随首钢发展的脚步走过了近十个年头。从初出校门的略带青涩,蜕变成技术开发一线的行家里手,马跃带领着团队在特钢产品开发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对培养他的首钢报之以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

  马跃的研究领域是长材,包含线棒材、锻材等。首钢长材领域在近些年逐渐由本部转移至外埠基地,因此在不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先后参与了昌平一线材、迁钢线材、通钢、长钢、贵钢等基地的产品开发工作,所涉及的产品名单也从最初的焊线钢、非调质钢逐步增加了车轴钢、模具钢等技术迥异的类别。变化的是研发方向和产品类别,是工作地点和生产设备,不变的是兢兢业业、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对特钢产品开发的一片赤诚之心。“不管在哪个基地,干哪个产品,都是为首钢服务,理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解决现场问题,满足用户需求,不正是做技术开发的乐趣所在吗?”就是秉持着这样一份“动手即负责”的初心,马跃在一个个项目和产品上留下了他奋斗的印记。

  在通钢基地开发非调质钢是马跃作为课题负责人开展的第一个品种钢开发工作。陌生的产线、陌生的产品,是对他和团队最大的挑战。通钢基地当时是电炉流程,不同于首钢原转炉产线,可供参考的经验受限。马跃日夜查阅文献、现场实际跟踪、向老师傅请教、跟技术人员讨论,原本材料专业出身的他,逐渐开始接触炼钢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学、多问、多思考,马跃对非调质钢的冶炼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基于电炉偏心底出钢不易下氧化渣的特点,马跃提出了在生产中有意识地降低脱氧剂的思路,根据产线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势而为、一举两得,既有效降低了成本,又实现了非调质钢低氧高硫的稳定生产,产品性能甚至超过了行业领先企业的水平。他将相关炼钢技术整理成专利,并顺利获得授权。

  虽然通钢电炉产线在随后的钢铁寒冬中凋零,但这项技术并未因此掩埋,而是在正好完成搬迁投产的贵钢产线继续生根发芽并获得新的进展。贵钢的电炉产线,因其设备特点,钢水中氮元素含量较高,这对很多钢种来说都是不利因素,巧合的是,非调质钢正好是一种可以利用氮元素作为强化元素的钢种,这样一来,变废为宝,又是一次因势利导。为了强化这种优势,马跃大胆改进了通常优特钢为了降低钢中氮含量而极为推崇的真空处理工艺。这样对非调质钢“量体裁衣”“私人订制”的生产工艺,在首钢承担的工信部农机用钢项目上获得了成功应用,采用首钢非调质钢生产的零部件,性能超过了原有材料,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以产线实际为基础,以科学原理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精细实践。非调质钢的开发,是马跃科研思路的缩影。

  2019年,马跃被派往贵钢技术中心挂职,先后担任主任助理、副主任职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更多新的产线、新的产品,展开了一系列新的科研实践。

  贵钢的电渣重熔产线是集团内少有的专门特钢产线。电渣重熔钢具有常规连铸、模铸钢不可比拟的高洁净度、高致密度。但同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常规电渣重熔工艺需要先用模铸钢锭锻造成电极,再对电极进行重熔,损耗较大,行业内全流程的成材率也就50%左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高投入带来高性能的“高端玩法”。如何扬长避短,提升工艺水平成了萦绕在马跃脑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问题。马跃首先向贵钢基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团队成员本着必成的目的精诚合作,攻克了高合金小方坯矫直工艺、电极母材填充比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连铸小方坯电渣重熔”工艺全线打通,不仅将成材率提升近20个百分点,还一举解决了原有“钢锭电渣”工艺中的上下部成分差异大的行业难题。采用这项电渣重熔新工艺后,生产的某型号铁路轴用电渣钢质量获得了显著改善,将原本处于劣势的市场占有率扭转至接近独家供货的局面。

  首钢集团坚持“制造+服务”的理念,一贯把用户满意作为企业孜孜以求的服务目标。“首钢服务”的品牌形象在马跃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和用户技术人员一起为产品使用出谋划策,每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他甚至比用户还要着急。某用户使用贵钢产品时出现了嵌入钼杂质的问题,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冶炼过程,大家普遍猜想应该是冶炼过程中的钼合金未能熔化造成了这个结果,但马跃在产线上摸爬滚打的经验告诉他这不太可能,可解决问题不能只靠自信,必须要找到问题根源,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才行。二话不说,团队立刻聚焦生产各环节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研究,对一切可能发生的原因进行排查,甚至还专门在冶炼中投入钼合金开展试验研究,在经过了大量的检验分析后,完整的证据链印证了马跃的判断,首钢产品是没有问题的。虽然问题没有出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但用户的问题没有解决,马跃心里的大石头就始终放不下。为了帮用户找到问题症结,马跃深入了解用户加工工艺,分析用户机加工过程,最终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用户机加工过程中反查出了一个被忽略的加工细节:用户加工过程涉及到含钼物质,这些含钼物质积少成多混入加工设备中,导致了加工面中含有钼。查找问题的过程可以称得上山重水复,最终解决却也是在大家未曾料到的小细节上柳暗花明。经此一役,马跃带领团队不仅澄清了产品质量异议问题,更帮助用户进一步优化了其加工工艺,产、用双方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回顾近十年的科研历程,马跃一次次离开自己刚刚熟悉适应的工作环境转而去往下一个基地承担新产品开发任务,就像一次次奇幻历险,虽然要经历更多困难、承受更大压力,但这也促成了他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的科研方式,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断探索未知也许就是科研的快乐之所在吧。”谈到未来,马跃的眼中充满坚定,“我要在锻材品种工艺开发方面深入下去,在一个方向上深耕十年、二十年,去学习,去经历,这将会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

+1
【纠错】 责任编辑: 孔令佳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59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