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教育帮扶“点燃”北疆无人机“人才引擎”-新华网
2025 11/20 08:48:34
来源:新华网

北京西城教育帮扶“点燃”北疆无人机“人才引擎”

字体:

  新华网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赵旭)在祖国北疆大兴安岭腹地,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民族职业高中的无人机专业学生,熟练地操控无人机执行森林巡护任务。三年前,这里缺少专业教师、实训设备。如今,首届毕业生中已有人获得国家民航局认可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这一蜕变,源于北京市西城区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的助力。

  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民族职业高中无人机专业学生进行无人机田间植保工作。(受访者供图)

  据悉,鄂伦春自治旗森林覆盖率高,农林植保、森林防火等领域对无人机技术需求迫切。2022年,当地职业高中开设无人机专业,却面临“零师资、零经验”困境。在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启动后,北京市外事学校牵头组建帮扶团队,西城区选派校长驻点鄂伦春帮助当地培养无人机人才。

  面对师资难题,帮扶团队打出组合拳:2023年9月,邀请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开展短期支教,带来24课时专业实践课;同年选派2名学生赴天津参加4个月专项培训;2024年,西城区先后派出西城外国语学校教师、宣武青少年科技馆教师开展支教,形成“1名支教教师带1个教研组”的培育模式。此外,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天津4名国家级技能大师,通过定期指导、远程教研等方式提升本地教师能力。

  “课赛融合”成为专业建设的加速器。帮扶团队将竞赛内容转化为教学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大赛。2023年,两名学生在天津青少年无人机大赛获季军;在内蒙古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一人获三等奖、一人获优胜奖,创下该校参加这一比赛的最佳纪录。每年在鄂伦春自治旗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学生现场演示无人机森林巡护、农田植保作业,成为展示专业成果的窗口。

  北京市西城区挂职教师为鄂伦春自治旗民族职业高中教师开展无人机专业公开示范课。(受访者供图)

  2025年,该校与呼伦贝尔一家航空科技公司签约成立“无人机人才培训基地”,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设备支持和课程开发。学校推进“书证融通”,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民航局执照考核要求融入课程体系。

  当前,北京市外事学校新的帮扶团队也接过接力棒,对鄂伦春职业高中开展为期3年的新一轮“组团式”对口帮扶。鄂伦春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无人机专业的成功,证明东西部协作能有效弥补教育资源不平衡,将不断深化与西城区的合作,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学好技能、服务家乡。

  西城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京蒙协作项目不仅培养了技术人才,更探索出教育赋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西城区将继续通过理念引领、资源注入和模式创新,帮助边疆职业学校打造现代化专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纠错】 【责任编辑: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