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8日电(记者魏梦佳)第四届全国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论坛暨社会实验讲习班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的代表,以及高校院所、学术期刊及企业的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清华京津冀润泽智能社会研究院共同主办。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为期四天的社会实验讲习班设置6大板块、28讲内容,邀请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社会学术前沿、治理创新、实践探索等主题进行授课,并组织开展论文交流、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丰富活动,深入探讨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之路。
论坛现场还发布了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系列国家标准,涵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社会影响、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等领域,为技术规范应用和智能社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在致辞中表示,清华自2019年牵头提出“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探索智能社会治理中国道路”倡议以来,已构建起覆盖学术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标准化建设的多维度工作体系。学校设立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推动成立全国智能技术社会应用与评估基础标准化工作组,还连续举办三届论坛暨讲习班。未来,学校仍将继续助力推进智能社会建设,为构建中国特色智能社会治理体系贡献清华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善林,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等专家围绕大模型的应用探索与计算集成、智能社会的绿色化建设等主题发表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表示,经过六年发展,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已成为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的理念发源地、行动策源地、人才培养基地、标准创新基地与学术新高地。他认为,未来应深化对智能社会发展与治理的跨学科研究,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中国智能社会治理自主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