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掠过绿茵场-新华网
2025 08/22 17:27:32
来源:新华网

雨燕掠过绿茵场

字体: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8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走笔”专栏发表记者杜文杰撰写的文章《雨燕掠过绿茵场》。

  初秋清晨,几只雨燕,轻盈掠过“鸟巢”巨大的穹顶,如墨点疾驰于灰蓝的天空。灵动轨迹下,国家体育场室外热身场草坪上,如燕影跃动的小球员在为第42届“百队杯”足球赛的至高荣誉展开激烈对决。

  雨燕倏而直刺云霄,倏而俯身贴近茵茵绿草,它们仿佛也加入了球场上孩子们的角逐——朝阳下,这翻飞精灵与奔跑少年,竟如此默契地同奏一曲活力乐章。

  小球员在比赛中。图片均为杜文杰摄

  小球员们如雨燕般迅捷。U11决赛场上,“爱踢客2014狼”队射手豆豆打破僵局,率先攻入一球,忘情甩飞的球衣在阳光下划出优美的弧线。裁判没有犹豫向他出示一张黄牌,随即又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

  中场哨响,教练仇欣欣的告诫便在耳边响起:“要懂得控制,更要懂得信任并肩作战的兄弟!”赛后豆豆擎旗而泣之时,汗泪交融:“我们赢了!”那泪水里,何尝不也折射着成长磨砺的光芒?

  “孩子们全情投入,认真对待比赛,尊重对手,那份纯粹的热爱,最是动人。”执法决赛的裁判称赞道。

  这届“百队杯”赛事执法水准堪称空前,中甲裁判监督、中超裁判团队甚至国际级裁判皆现身绿茵场,以职业标尺丈量公平,为孩子们铺就通往更高殿堂的阶梯。

  小球员赛后与教练击掌。

  这份对公平与成长的守护,如细密经纬,织就了百队杯四十余载的厚重画卷。它从泥土地上启程,如今已踏上专业绿茵场;从纸笔手写报名,演进为网络系统审核。

  时光流转,“父子两代、同踢百队”的场景,已成为北京足球血脉延续的温馨印记。

  邵佳一、杨晨、刘英等国脚曾于此起步。刘英坦言:“是百队杯,为我叩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从赛事创立之初响应“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到如今那一句朴素信念“今年办了,明年还要办”的清晰回响,仿佛足球文化传承的心跳。

  赛事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今年参赛的1369支队伍中,最小的队员尚不满5岁,最年长的球队官员已76岁高龄。

  爱尔兰、德国等27国小选手的身影,连同贵州“榕江逐梦小将队”的首次亮相,将不同语言与肤色汇入北京夏日的绿茵交响。

  6岁以下混合组比赛,创新采用“全员皆奖”的温情模式。正如北京市足协负责人所言:“此时播种兴趣与热爱,远比教会他们如何取胜更重要。”

  面对小球员,于大宝等前辈球员目光灼灼:“期待百队杯持续成为孕育明日之星的沃土。”而“一队一口号、一队一队服、一队一合影”的理念,则让离场的小将们在精进技艺的同时,感受到沉甸甸的集体荣光与情谊。

  小球员赛后与现场观众互动。

  教练仇欣欣凝望着她亲手带起的“狼队”,队员们从5岁兴趣班一路拼杀至今,六载百队杯征程,五度捧起桂冠。她感慨万千:“信任、自信、团结、不放弃!”

  这位昔日北京女足战将,退役后为青训倾注10年心血:“足球只是载体,我想教给他们的,是如何坦然直面生活中的胜负、挑战与选择。”面对球队未知的将来,她执着祈愿:“愿这群兄弟并肩向前,在更广大的舞台上继续逐梦。”

  当孩子们“我爱‘百队杯’”“北京三大球加油”的呐喊在鸟巢上空震荡时,雨燕再次掠过,百队杯已从单一足球赛事升格为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的旗舰赛事。

  雨燕年复一年掠过城市天际,如同少年年复一年奔向这片绿茵。足球滚动的轨迹里,藏着比输赢更深的馈赠——那些在追逐中学会的信任、坚持与爱,终将化为他们穿越人生长路的翅膀。

【纠错】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