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爱戴的“二华”书记,离开了……-新华网
2025 08/16 08:01:47
来源:新华网

村民爱戴的“二华”书记,离开了……

字体: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余佩璇、田晨旭)7月23日至29日,北京市遭遇极端强降雨,北部山区突发山洪。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春燕与丈夫蔡永章在进行防汛救灾工作时被洪水冲走,不幸牺牲。8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决定追授尹春燕、蔡永章同志“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尹春燕是一位怎样的干部?她与丈夫在牺牲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村子及村民现在怎么样了?记者15日再次来到孙胡沟村,听人们讲述那段动人的故事。

  村民口中的“二华”书记

  尹春燕是土生土长的孙胡沟村人,2018年成为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为提高村民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尹春燕想了不少办法:她带领班子和村民发展蜜蜂养殖、引进杏仁油加工设备,壮大集体经济,解决村民就业;打深水井,彻底解决困扰几代人的吃水难题;在村里种植月季,进行村容绿化提升……

  “2019年起我回到了村里,跟着村里做杏仁油加工产业,生活越来越好。”孙胡沟村村民彭玉柱告诉记者。

  曾经的小山村变成了美丽的新农村,尹春燕也在长期的相处中和村民们打成一片,大家平时都爱叫她的小名——“二华”。在村民们眼里,尹春燕常年驻扎在村里,村里的大事小情她总是记挂在心上。而她的丈夫蔡永章,一得空就会支持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是主动帮助村民的好大哥。

图为尹春燕(左一)在看望村里的老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甭管我们遇上什么事,‘二华’两口子总会替我们张罗,能想到的都替我们想到。”在82岁的村民于德生的记忆里,这两口子总是把全村人的幸福与安危扛在肩头。

  “这么大的事,我必须得去”

  孙胡沟村坐落在两山之间的河谷里,地势狭窄,从村口往村里走地势渐高。这样的地势分布,在多雨的汛期常常面临着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

  孙胡沟村会计王钺介绍,每年5月,村里都会进行防汛演练,确保救援力量、转移路线、责任片区都清清楚楚。7月23日,留意到气象预警信息的尹春燕提前将处于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区域的“危房险户”转移到村委会安置,其余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

  7月26日深夜,怀柔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包括孙胡沟村在内的怀柔多地降下特大暴雨。村里道路上,泥水急冲冲地向下倾泻。村干部们紧急通过微信提醒村民注意安全,并在各自负责的片区里挨家挨户巡查。

  夜愈发深了,雨势渐大,村里的电力、通讯设施在强降雨中突然中断。回到村委会的王钺向尹春燕汇报,雨势太大,有两位住在山脚下的老人可能存在危险。但由于通讯中断,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

  当时,出门面对的是无尽的黑夜与瓢泼的大雨,但尹春燕坚持要去看看。她向王钺说:“这么大的事,我必须得去”,并叮嘱她无论如何要守好已经转移至此的村民。

  言罢,尹春燕与蔡永章义无反顾地走进了雨夜。而这,成为王钺等人见到他们的最后一面。

  “接过这面旗帜,走她没走完的路”

  8月15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孙胡沟村。村旁河道里碎石堆积,村内道路勉强得以过车。在村委会,四口临时搭起的灶台正做着午饭……

  “现在村里还在灾后重建阶段,一些人家里尚不具备做饭的条件,因此我们每天都来这里做饭,做好了就给大家伙送过去。”村民袁凤英告诉记者,做饭的人都是自愿过来帮忙的,大家就想着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图为孙胡沟村三亩地蜂场一角。新华社记者 余佩璇 摄

  在孙胡沟村三亩地自然村,村里的蜂场留下了洪水退去的痕迹。“尹书记一开始害怕蜜蜂,后来却能带领村民一起摇蜂蜜,连蜜蜂养殖知识也样样在行。”蜂场负责人范振虎说,“目前蜂场还有100余箱的蜜蜂,这是她心心念念的产业,也是放心不下的事儿,我一定守护好。”

  “经历了这次大事儿,真切感受到我们村里人的团结和善良,大家总是不计得失地互相帮助。”孙桂起说,8月11日村民们从防汛安置点回村后,青壮年出力,年长些的帮工,消防、应急、环卫等多个部门提供人力物力一起进行清淤和重建工作。铺设临时供水管线、打通村内主路……在多方的不懈努力下,孙胡沟村正在一步步恢复、重建。

  “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光荣任务,还有一股子齐心向前的冲劲。”孙桂起说,“我们会接过这面旗帜,一起走好她没走完的路。”

【纠错】 【责任编辑: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