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三伏贴开贴首日,感受暑气下的中医温度-新华网
2025 07/21 08:38:31
来源:新华社

记者手记:三伏贴开贴首日,感受暑气下的中医温度

字体:

  7月20日,入伏首日,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贴”正式开贴。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三伏贴挂号窗口前一早就排起了长龙。短短半天,线下挂号的患者已有约2000人,而此前已有约2万人在线上进行了预约。

  随着“中医热”升温,“三伏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在北京市多家中医医院,近年来三伏贴贴敷的人次都呈现上升趋势。方寸之间的三伏贴,连接着古老的中医智慧和当代的养生热潮。

  7月20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务人员正在贴敷三伏贴。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摄

  将“消喘膏”药丸按压成饼状,贴敷于穴位上,再进行固定……广安门医院为三伏贴贴敷开辟了“专用场地”,医生们手法熟练,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位患者的贴敷。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集中体现。”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介绍,在一年中天地阳气最旺盛的三伏时期,将“消喘膏”贴敷于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能够温经通阳、祛除阴寒,从而预防冬季易发的呼吸道系统疾病。

  关怀,体现在细节中。李光熙介绍,最初三伏贴是直接使用普通医用胶布进行固定,但后来发现许多患者会对胶布出现皮肤过敏现象,因此改进为先用脱敏胶布进行第一次固定,在使用普通医用胶布进行第二次固定,能够有效减少皮肤过敏。

  “我妈妈以前冬季经常有哮喘,贴三伏贴后改善了很多。这两年我也出现了冬季咳喘的情况,所以自己也来试试三伏贴。”前来贴敷“消喘膏”的李女士道出了许多患者的心声——疗效与口碑,是传统疗法散发持续吸引力的核心。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三伏贴院内制剂“消喘膏”。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摄

  三伏贴的应用范围,也在应对现代生活方式挑战中悄然拓展。“当代人夏季过度依赖空调、贪凉饮冷,容易诱发或加重关节问题。”广安门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医师葛琳说,研究显示,在肝俞穴、脾俞穴和肾俞穴贴敷三伏贴,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病等风湿类疾病的患者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症状作用。

  为了让更多居民能够在“家门口”贴上三伏贴,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将广安门医院的“消喘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温阳化痰穴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补肺咳喘贴”纳入2025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临床用药,调剂至全市数百家医疗机构。

  “在社区医院就能贴上大医院的三伏贴,既方便又安心。”北京居民窦女士一早来到了家附近的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三伏贴。

  葛琳特别提示,三伏贴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慢性病患者仍需坚持日常的规范治疗,同时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健康效益。

  从三伏贴的火爆,到八段锦、中药代茶饮的出圈,中医理念正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古老的智慧,在时代的脉动中焕发出璀璨而温暖的光芒。(记者徐鹏航)

【纠错】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