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余佩璇)“摄影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阐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行动与精神。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品才能展现出生命力。”日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摄影工作者要深刻表达新时代的发展成果,深度融入火热的社会生活,深情讴歌奋斗的人民群众。
见到李舸时,他刚从乡村“走基层”活动现场坐火车返回北京。“我们当前的一个主要工作方向是通过摄影创作支持乡村振兴,摄影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乡村文旅产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说,近年很多摄影工作者义务教授农民用影像展示自己的农副产品,帮助他们在网络平台上打开销路、增收致富。
李舸认为,摄影工作者对历史、文化、社会、时代要有独特体验、独特感悟、独特表达,一方面需要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需要具有深度参与历史和介入现实的积极品格。
在组织开展摄影创作中,李舸经常要求参与项目的摄影家先“身驻心入”,与基层百姓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再通过系统调研,最后才能产生优秀的创作成果。
“要深切感受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谈及创作经验,他认为,对“人”的表达,不是简单拍一张人像照片,而是要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纵观历史,摄影作品不仅是中国学术思想和社会变迁的缩影和佐证,更是人民奋斗的时代符号,思想发展的文化载体。摄影展览和奖项评选使创作精品脱颖而出,德艺双馨的摄影家代代相传,处处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特质。
李舸认为,要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用新时代的艺术语言提炼、概括、融合、创造。“摄影作品要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反映人类普遍情感的优秀文艺作品,以审美的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符号、文化标识。”
如何推动文艺创作更上一层楼,李舸认为,“还是要转变艺术生产观念,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深入持续学习、思考和创新上”。他说,摄影工作者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新技术变革的挑战,踏踏实实地在社会实践中历练自我,提升格局和品味。“新时代为中国摄影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矿藏和强大的精神给养。摄影工作者要在时代的发展脉络中去持续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精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