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获知陛下希望在身边与国度之中拥有众多精通欧洲科学的饱学之士,我们数年前决定派遣我们的子民——六位数学家为陛下带去我们巴黎城内著名的皇家科学院中最新奇的科学与天文观察新知……您最亲爱的好友路易。”
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沉睡着这样一封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88年写给中国康熙皇帝的亲笔信。虽然这封信因种种原因当年并未能送达康熙,但它仍见证了那段中法交流的历史。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写给中国皇帝康熙的亲笔信。(法国外交部档案馆资料图片)
凡尔赛宫的“中国风”
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堪称一位“中国迷”。1686年,暹罗使节携礼物朝见路易十四,其中包含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大量中国器物,深受国王喜爱。三百多年过去,曾经的礼物已成文物,其中的不少下落不明,如今凡尔赛宫馆藏的“花鸟纹雕银部分镀金水壶”显得格外珍贵。
凡尔赛宫文物部负责人玛丽-洛尔·德罗什布吕讷介绍,这是那批礼物中唯一已知的金银器,这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一度被摆放在镜廊展示,也就是当年路易十四接见暹罗使节的地方。
凡尔赛宫馆藏的“花鸟纹雕银部分镀金水壶”。(凡尔赛宫资料图片)
德罗什布吕讷喝了口水润润嗓子,然后举起手中的青花水瓶晃了晃,对记者打趣道:“如果你在凡尔赛宫游览一圈,就会不时与这里不同风格的‘中国风’邂逅:国王衣帽间里的瓷瓶、橱柜上的漆器、起居室里的茶具、一些屋子墙上的中国人物浮雕、肖像画里公主手执的折扇……”
德罗什布吕讷介绍,凡尔赛宫维持了当年的生活场景,尽力还原文物历史位置。如今散布在各个角落的中国元素正说明它们曾深度融入日常。这其中不仅包括自中国进口的商品,还涉及大量带有中国文化“基因”的作品,如经法国匠人改造、融入西方元素的中国艺术品和仿效中国产品而制的法国工艺品,共同见证着远隔万里的中法两国在18世纪前后的文化交流。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前院长李军介绍,中国艺术对西方艺术特别是法国洛可可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艺术品给法国人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许多贵族的庄园、城堡里都建有“中国屋”,大家竞相追捧、模仿来自中国的舶来品。这一交流高潮也伴随着部分有识之士对中华文明更为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其中精华如中国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
凡尔赛宫馆藏的部分“中国风”艺术品。(凡尔赛宫资料图片)
历史上的文明对话
1688年,路易十四派遣的法国传教士团一行在紫禁城见到康熙皇帝。传教士们带来当时西方的科学仪器,以及数学、地理、天文、医学等知识,之后还有传教士在清廷担任画师、医生等。满文版《几何原本》与《西洋药书》成为西方科技传入中国以及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传教士白晋所著《康熙帝传》在法国出版发行,增进了当时法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
法国传教士携带来华的科学仪器和清宫造办处依此仿制的科学器具至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构成故宫藏品中具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特征的独特瑰宝。
艺术交流方面,如同法国曾经仰慕中国的制瓷技术,清朝皇帝也对西方美术技艺深感赞叹:乾隆皇帝曾向法国订购多幅“中国皇帝征战版画”,其中一部分现仍留在故宫。
“18世纪,法国人很欣赏中国文明,正如伏尔泰所说,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令人钦佩。当时的中国皇帝也欣赏法国传教士带来的科学成果。所以,这些都是双向的。”德罗什布吕讷说。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部分法国产及清宫造办处仿制的西方科学仪器。(故宫博物院资料图片)
深入交流相约未来
进入21世纪,凡尔赛宫和故宫多次举办大型展览,让这段交流史步入更多公众视野。
2004年和2005年,凡尔赛宫和故宫先后合作举办“康熙大帝展”和“‘太阳王’路易十四——法国凡尔赛宫珍品特展”,聚焦处于同一时期的两位君王。2014年,凡尔赛宫举办一场名为“中国在凡尔赛——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的展览,展现法国贵族和官僚阶层对中国艺术品的痴迷,以及中国艺术对法国艺术创作的影响。
凡尔赛宫负责人卡特琳·佩加尔回忆起2014年的那场展览印象深刻:“参观者们发现,文化间融合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作品。所有人看到展览文物后都不禁惊讶、赞叹。”
2024年,中法将迎来建交60周年。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签署协议,决定明年春天在故宫联合举办“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届时一些近年两国文化交流史研究新成果和新收藏文物将一并展出。
佩加尔表示,凡尔赛宫与故宫、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今年是凡尔赛宫建宫400周年,它的历史与中法关系交织。”她希望,故宫与凡尔赛宫的合作能一直持续、拓展下去,“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是让故事继续下去”。
-END-
监制:冯俊扬 严明
统筹:杨骏 闫珺岩 蒋国鹏
文字记者:彭梦瑶 张百慧 罗鑫
视频记者:孙鑫晶 张百慧 罗鑫
剪辑:彭梦瑶
编辑:蒋国鹏 徐晓蕾 沈浩洋 梁尚刚 淡然 陈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