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北京市经信局召开2025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超1.3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5.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2%,作为首要支柱产业的关键支撑作用持续凸显,为北京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筑牢根基。

图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在发布会上发言。
前三季度,北京GDP同比增长5.6%,延续“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增势稳定”的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的强劲增长成为核心动力,两大领域分项数据均表现亮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信息软件业前8个月营收突破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其利润总额达4315.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单领域就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与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的增加值增速保持同步。
重点领域投资加码增长动能持续集聚
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在重点领域呈现“高强度、高增速”特点。前三季度,北京聚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汽车产业链等核心领域,加速标志性项目落地,天玛智控产业基地二期、生物科技旗舰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708.8亿元。
结构上,投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集中趋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超八成,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5.4%和37.9%;信息软件业投资表现尤为突出,实现投资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倍,贡献了近九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为产业长远发展积蓄强劲势能。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精尖产业领跑增长
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推动北京高精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持续迈进。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7.9%,多个重点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整车生产104.2万辆,同比增长21.7%;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24.6%,集成电路、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7.6%和17.3%;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风力发电机组、锂离子电池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7.1%和1.6倍,供给能力持续扩大。
产业创新呈现多点突破态势。机器人、生物制造、空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蓬勃发展,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综合性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成功举办,低空技术发布重大成果,医药产业潜力持续释放,“人工智能第一城”建设成效显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创新投入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投入强度的持续加大,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今年前8个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信息软件业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0.5%和5%,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在京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8.2%和65.0%,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政策服务精准发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高精尖产业资金通过4个批次、21个政策方向靶向投放,全面覆盖十大高精尖产业、未来产业及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累计支持企业超600家、金额达21亿元,有效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