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三生共治”丰富乡村振兴实践-新华网
2025 10/22 15:42:51
来源:平谷区委宣传部

北京平谷:“三生共治”丰富乡村振兴实践

字体:

  近日,“与子·山谷人才咖啡日”活动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的蝴蝶馆前举办,“与子・山谷生态共益”公益专项基金正式揭牌。这不仅是一个基金的诞生,更标志着平谷区在专业社会工作力量深度介入下,以“三生共治”(生态、生产、生活)协同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实践得到进一步丰富。

  社工引领,搭建多元共治“新平台”

  乡村振兴,治理是基础。然而,如何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平谷区山东庄镇的答案是: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2025年8月,2025 年度北京市使用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示范项目“共治赋能·和美乡村——‘三生共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项目”落地山东庄镇。项目启动以来,北京睦友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作为专业社工团队便深度介入。他们没有急于“搞活动”“做项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治理体系的重构。

  8月20日,在社工团队推动下,“红谷共治联盟”正式成立。首批11家成员单位中,既有“电站美术馆”“玖佑喜巢”等返乡创客品牌,也有本地农业合作社和党员代表。一个“人人都是治理主体”的平台初具雏形。

  在社工的引导下,联盟建立了“1+3+N”多元协同机制(“1”为党建引领,“3”为镇政府、村委会、社会组织三方协同,“N”为多元参与主体),并制定了《红谷共治联盟公约》。通过“乡村治理通识工作坊”“议题共商会”等形式,社工团队组织村民和创客围绕文化IP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儿童研学线路开发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有效凝聚了发展共识,推动乡村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协同、村民唱戏”转变。

  人才为核,激活在地经济“新引擎”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社工团队深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育一批“懂乡村、爱乡村、能带动”的在地人才。

  为此,项目通过举办主题沙龙、能力培训,提升村民和返乡青年的共商共治与创业能力。十一黄金周期间,“与子美好·chill生活季”鱼子山村市集活动,成为检验培训成果的“实景考场”。

  这场市集由社工团队策划,联合镇政府、村委会及联盟成员单位共同打造。从摊位设计、活动流程到宣传推广,都融入了前期工作坊的集体智慧。活动以“慢生活”为主题,市集设置了“平谷小橡”IP打卡点,游客集章即可兑换本地特色伴手礼,极大提升了参与感和体验感。

  市集活动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1.6万人次,30余个特色摊位总销售额达20万元,线上宣传阅读量超6万人次。一场市集,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更让村民看到了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可能,激发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热情,凝聚起共治共享、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基金护航,构建长效发展“新机制”

  市集的热闹散去,如何让发展的热度持续?“与子・山谷生态共益”基金的成立,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

  该基金由专业社工团队负责运营,旨在构建“治理-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基金将重点支持三大行动:协助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动村民从“被动整治”转向主动参与;精准链接绿色公益资源,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环保项目落地;支持公益研学、生态教育等活动,实现社会效益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社工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资源的链接者、平台的搭建者和能力的培育者。”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基础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孵化”双轨模式,社工团队有效激活了群众参与热情,让乡村发展真正实现了“有人管、有人干、有活力”。

  如今,从“红谷共治联盟”的成立,到主题沙龙、能力培训、市集活动的持续举办,再到“生态共益基金”的设立,一条以专业社工为纽带,链接政府、市场、社会与村民的乡村振兴路径在平谷区山东庄镇清晰呈现。

【纠错】 【责任编辑:朱旭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