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家赋能特训营”现场
8月21日上午,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家赋能特训营”在德勤书院正式开班。此次特训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由德勤中国承办,计划培训企业600家,分6期开展,每期集中培训4天,通过名家授业、实战导航和星光夜话三类课程,为专精特新企业定制“赋能加速器”。
一是体系培育靶向发力。构建“4+5”特训体系,以政策领航、战略突围、资源破壁、生态共生四大维度重塑领导力;联动五维专家护航团,形成“政企学研资”五位一体培育闭环,精准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需求。
二是政策服务直达快享。局处长现场解读产业规划、资金申报、人才落户等政策,四大交易所专家指导上市合规路径,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干部驻场建档并定制“一企一策”方案,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发展战略,便捷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资源对接高效精准。首创“黄金48小时”资本对接机制,组织头部基金、券商开展“多对一”路演精准指导,推动资源快速链通,助力企业高效融资。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做开班动员讲话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在开班动员讲话中指出,专精特新企业是广大中小企业的“领头羊”,是反映地方营商环境、经济活跃度的晴雨表,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从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来看,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已实现“三破万”,即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破万家、营收规模破万亿元、总市值破万亿元,已成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相比“十三五”末,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长12倍,“小巨人”企业数量增长10倍。此外,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超八成属于十大高精尖产业,超九成“小巨人”企业分布在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等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且“小巨人”企业在研发投入、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等多个方面表现突出。
当前,以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重塑生产效率与生产方式,加速催生新产业、新赛道、新规则。
苏国斌表示,北京正从“技术创新高地”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跃迁,产业发展初步实现“高精尖化”,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达千亿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领域领先全国跑出“加速度”,将开辟巨大增量市场,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新产业链提供新契机。
不仅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与时俱进的体制机制变革为中小企业发展打造新保障。北京市建立了相对完备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包括1个市级枢纽平台,17个区级窗口,800余家合作服务商,2000余家专业机构,持续护航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在新时期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苏国斌说,希望学员珍惜此次培训机会,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力争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积极为北京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始终是德勤的专业追求。”德勤中国管委会成员、华北区及华西区主管合伙人王拓轩表示,此次特训营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落实国家战略的前瞻部署,也是为“小巨人”企业量身定制的成长平台。德勤中国团队为特训营做了充分准备,在支撑课程设计上,聚焦企业家最关切的战略突围与资源破壁需求;在师资支持上,德勤四大业务线专家与外部权威机构协同,提供可落地的实战洞见;在服务支持上,从住宿餐饮到会议空间,均以国际化标准精细打磨,力求营造极佳研习环境。
此次特训营的举办,既是政企协同培育产业力量的具体实践,也为专精特新企业搭建了战略升级与资源对接的重要平台,有望推动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