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5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京举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周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开源建设成效显著,但在明星项目培育、开源人才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级开源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推进我国开源生态建设,助力我国开源体系建设迈向新高度。
新华网:国内在推动开源发展方面存在哪些挑战?
周平: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开源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对开源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推动开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看到,现阶段国内开源发展在明星项目培育、安全合规治理、开源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首先,明星开源项目影响力有待增强。据统计,我国开源项目数量已超3000万,位居全球前列,但有全球影响力的明星开源项目相对较少。其次,开源安全合规管理有待提升。国内企业在大量使用开源的同时,在开源漏洞防范、供应链安全管理等能力建设方面,也需要同步提升。最后,开源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截至2024年12月,我国使用全球代码托管平台Github的开发者数量已超1200万人,但国内“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机制”尚未普及。
新华网: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推进开源生态建设方面有哪些实践经验?
周平: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级开源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推进我国开源生态建设。一是支撑各级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我国开源体系建设。我们以开源前瞻性研究为核心,在本次大会期间牵头发布开源项目质效量化评估和智能预测体系,挖掘一批国家战略急需、成长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商业前景好的开源项目。二是以软件物料清单,也就是SBOM为抓手,提升开源软件供应链韧性。我们正在建设和推广国家软件物料清单平台,目标是帮助开源用户提升供应链安全能力。三是助力提升开源社区运营能力,做大国际影响。我们持续跟踪研究开源社区治理结构,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高水平运营模式,服务企业解决不敢开源、不会开源、何时开源、如何开源等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