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数字化转型是银行生命线。北京银行通过顶层设计、“三大战役”项目及“揭榜挂帅”机制推进转型;实施“All in AI”战略,构建“双模型+双数据”体系深化应用;锚定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服务超2.6万家企业并落地全国首单科技并购贷;发布新产品“数据慧贷”,前端支持企业研发数据产品,深度赋能实体经济。
新华网:近年来北京银行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请谈谈贵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新进展。
霍学文:北京银行主要从三方面推进:一是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党委领导下的全行统筹核心战略,从顶层设计抓实践;二是制定数字化转型框架、目标与实施节奏;三是通过每年20个重大项目,不断夯实全面数字化经营的技术底座。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采用“揭榜挂帅”机制统筹抓好重大项目规划与研发推进,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目标。
我们首年上线了三大项目群:统一数据底座、统一金融操作系统、统一风控平台。以统一数据底座为例,彻底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大幅提升效率——例如开卡业务已缩短至2分钟。通过数字化转型,北京银行近年业绩稳步上升。
新华网:随着AI技术普及,北京银行倡导“All in AI”理念。贵行如何运用AI技术开展业务创新?
霍学文:北京银行提出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战略,推动全员在思维方式和行动上深度融入AI。一是战略融合:推动AI与“123456”战略布局深度融合,贯穿“大风控—大资管—大协同”三大战役;借助AI优化风控模型,提升智能投研、资产配置能力,驱动业务流程自动化,让人工智能切实成为北京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夯实基础:持续完善“大模型”+“小模型”体系,自研“京智”大模型;引入前沿AI技术,探索多模态交互等应用,建立AI风险管理机制,保障数据安全与模型可靠。三是深化赋能:创新四种模式。“人+机器”协同办公,员工借助AI助手提效;“超自动化”业务处理,自动执行重复性任务;“数字员工”服务客户,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低代码”辅助开发,降低开发门槛,加速业务创新。四是人才培养:组织AI培训与研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让全员在AI浪潮中发挥作用。
新华网:在银行发力科技金融的背景下,北京银行如何通过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提升竞争力?
霍学文:北京银行在2022年就提出了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作为中小银行,我们选择深耕专精特新赛道。基于多年服务科技企业经验,我们更关注企业成长性、持续性和团队能力。
当前北京银行服务2.6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运用AI与大数据风控模型,推出纯信用线上贷款产品“领航e贷”(额度从1000万升至2000万)。近期更是率先落地全国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并持续开展推广应用,全力支持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新华网:今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北京银行发布的“数据慧贷”产品有哪些特点?
霍学文:该产品是对去年“数据易贷”的深化。去年重点解决数据资产定价及质押问题,今年则向前端延伸:支持企业研发数据产品、积累数据资产,在数据生成阶段即提供信贷支持。这是北京银行从数据表层服务转向深度赋能实体经济的突破,旨在成为数据行业服务实体的标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