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在京落地 打样未来社区-新华网
2025 04/19 22:07:49
来源:新华网

“好房子”在京落地 打样未来社区

字体: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杜文杰)春末夏初,万物葱茏。位于北京丰台的一处中建“好房子”实体展示区里,前来参观、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特想看看这个‘好房子’跟我想的是不是一个样儿。”市民孙女士一边听讲解一边说。

  去年,在北京首钢园举行的中国建筑科技展上,以“高性能+好服务”为核心的“新建好房子”综合解决方案吸引了很多市民关注。“有观众跟着单位看完后又带孩子来转,有老人自己看完第二天又把老伴儿领来,显示了大家对‘住有宜居’的殷殷期盼”,中建集团有关负责人说,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既是国家的期许和要求,也是建筑央企服务民生的应尽责任。通过发挥开发、设计、建造、运维的一体化把控与全链条落地能力,加快产品研发,已让中国建筑科技展的“好房子”在北京首批落地。

  “出门在外,万一发生屋内燃气泄漏,出现险情怎么办?”在“好房子”实体展示区的讲解中,中海地产北京公司设计师张成楠提到的正是孙女士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创新安排的燃气泄漏自动开窗系统能有效降低这个风险。”张成楠介绍,燃气泄漏会触发报警,系统将自主联动智能推窗器,实现自动开窗通风,并把报警信息及时推送给住户,提升安全保障。这让孙女士不禁眼前一亮,生活在三代同堂家庭,她最在意的厨房安全痛点,已被智能传感技术与机械通风系统巧妙化解。

  “传统玄关因为没有隔断,会产生一些用户痛点。例如流感季,外出脱下的外套、鞋子,大家总感觉不太干净,但又没地方收纳,为此我们引入独立玄关家政间收纳系统设计实现‘污净分离’。”顺着张成楠手指的方向,配套独立家政间整合操作台面与设备区,集成洗衣、烘干、熨烫全流程功能模块,实现“洗护-整理”动线无缝衔接,空间利用率与家务效率同步提升。孙女士边记录边感慨:“这才是懂生活的好房子。”

  从事金融业的吴先生对房屋智能系统格外着迷。语音控制的灯光场景、自动感知温湿度的空调系统、能学习主人习惯的智能管家,这些科技配置让他看到未来生活的模样。“我们年轻人要的不只是地段和户型,更期待房子能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餐边柜旁,60岁的刘女士用手轻轻触碰储物柜顶层的底部,放在最高层的茶叶盒就稳稳降落到触手可及的高度,轻松取下后轻触底部,储物层又缓缓上升合位。“以后拿放在高处的东西,再也不用踩椅子了。”

  张成楠说,中建集团坚持问需于民,在数万份居民数据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百姓需求优化完善建造体系,把“卫生间反味、空调吹风单一、窗户漏风漏雨、带娃分身乏术”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痛点,变成了“好房子”的亮点——

  卫生间反味的元凶常是地漏水封干涸,解决方案是用上“三重防护”:换上加深版防臭地漏(水封深度超50mm);干区地漏设计成双通道,巧妙连接洗脸盆排水管,每次洗手的水自动给地漏“续杯”,杜绝水封干涸;再加上密封圈和水母膜两道关卡,相当于给异味上了三道“防盗锁”。

  空调冷风直吹易引发头痛、感冒,传统手动调节不太便捷。AI智能风口用红外感应器充当“眼睛”:通过模式设置,孩子玩耍时冷风可以避开直吹,全家用餐时环抱送凉不怼脸,睡觉时自动贴地流动避开头颈;还能智能调节风速角度——强冷上扬速降温,恒温时转柔风防温差。真正实现“凉气包围人,风路躲着人”。

  风雨交加的天气,窗户漏风渗雨让人提心吊胆,传统窗因现场拼装留缝隙,三五年就老化漏风。中建模块化系统窗,经过装配式工厂精细预装,让每层胶条严丝合缝;高强度型材+集成五金能扛住狂风骤雨,多层密封胶条把雨水挡在“防盗门”外;经ISO认证的标准化生产,让窗户寿命和密封性显著提升,在风雨夜也能睡安稳觉。

  最让现场参观的家长们拍手叫好的是社区“云看娃”系统——游乐场装上全景摄像头,连接户内智慧大屏,家长通过查看屏幕,孩子在哪儿玩耍、和谁玩都一目了然,既能安心刷剧做家务,又能随时切换“照看模式”。

  这些设计把生活中“忍一忍就过去”的“小痛点”,变成了提升幸福感的巧思,真正实现了“房子服务于人”,而不是“人将就房子”。

  “在北京首批落地的中建‘好房子’已经揭开面纱。”中建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技术创新、完善建造体系,应用技术赋能把新房子建造成“好房子”,通过科学改造把老房子也变成“好房子”,通过供给侧改革激活百姓消费新场景、汇聚经济新动能,让老百姓住“好房子”、过好日子。

  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朴素的追求和愿望。或许,随着时代的不同,“好房子”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只要设计和建造的初心来自“问需于民”和“问题导向”,“好房子”的内涵自然就融入了一砖一瓦里。

【纠错】 【责任编辑: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