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刘文敏)4月15日,首届酒仙桥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开启AI生产力元年”为主题,设置1场主论坛和10场分论坛,邀请多位科学家、AI产业各界专业人士、领军企业以及行业智库等深入开展研讨交流,聚焦AI技术演进与产业实践,共探AI创新趋势和数智化发展实践成果。
中关村朝阳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娄毅翔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朝阳区秉承“商务+科技”双轮驱动战略,系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探索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跨界融合共生发展的崭新路径,力争将朝阳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示范高地。
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荆磊在致辞中表示,举办酒仙桥论坛旨在携手共建务实沟通平台,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焦“产业所需、技术所能、落地所难”,加快形成从芯片到场景、从模型到服务、从创新到产业的闭环,推动人工智能由“关键变量”向“最大增量”转化。坚持瓶颈突围与生态构建并行推进,持续构建覆盖芯片、模型、数据、场景、应用和工具各个环节在内的强韧产业生态,聚焦行业瓶颈问题,打造强大的AI基础设施和发展底座。坚持产业进步与价值创造协同共生,不断推进AI能力边界突破和应用场景扩围的双轮驱动,推动创新要素“流得动”、创新成果“用得上”、创新红利“传得开”。
论坛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围绕“可信数据安全流通”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数据的流通和融合应用是释放其价值的关键,但数据的安全合规保障不容忽视。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AI技术可为数据分类分级与资产管理、隐私保护与数据脱敏、智能合规检查、风险预测与监控、数据价值挖掘与共享等数据管理体系提供强大助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围绕“智算产业的新发展与挑战”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新突破,推动算力多样化发展。随着我国算力规模不断增长,智算供给稳步提升,大模型孵化加速智算基建,催生出以算力租赁、算力公共互联平台、集成服务等多样化智算服务创新模式。同时,算力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到工业制造、医疗健康、低空经济等专业领域。
北电数智首席技术官谢东表示,当前AI大模型落地面临“技术超前-应用滞后”问题,应加速将AI建设能力转化为生产力。打造“算力-模型-数据”三元融合底座,破除资源孤岛;建立可信安全框架,确保数据算法透明;搭建生态互联系统,打通产业协同壁垒等。北电数智通过构建“1个AI基础设施底座”和“传统产业升级平台+新兴产业加速平台”双平台创新发展模式,助力AI新质生产力打造,加速AI场景化落地,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姜幸群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制造全链路,可以实现更精准的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京东方不断加快AI布局,在“AI+制造”“AI+产品”“AI+运营”等领域不断突破,以“灯塔工厂+显示大模型+智能体矩阵”架构,推动制造体系从经验驱动向认知智能进化。在智能产品质检方面,通过融合先进AI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破解传统质检效率低、误判高、隐性缺陷难检测等问题,实现对产品质量的精准管控。
北方华创微电子副总裁夏凡聚焦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分享了企业的数据治理建设历程,物料主数据和集成供应链数据治理实践等。在夏凡看来,数据治理是AI的基础支撑,AI是数据治理的价值引擎。打造良好的数据治理体系,可为“AI+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从研发模式来看,构建全流程研发协同能力,提升研发效率与创新能力。在制造环节,提升自动化生产制造能力,生产流程更高效。此外,通过AI赋能,可实现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在15日主论坛上,《解锁AI力量:大模型落地实战场景全攻略》新书正式发布。该书系统梳理了AI技术发展脉络,通过丰富案例和通俗语言,深入剖析AI落地核心问题,总结实践经验,洞察未来发展路径,为技术应用普及和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为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除主论坛外,本次论坛聚焦AI基础设施、数据、算力、模型、产业、应用、人才等产业发展关键议题,举办10场分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深入探讨如何搭建坚实的数字基建,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底座;以可信数据服务推动AI场景加速落地;以“人工智能+”为引擎,赋能千行百业;构建更具韧性和创新力的未来组织新形态;以产融结合方式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现场大咖云集,诸多前沿科技和创新思维激情碰撞,为推动AI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论坛由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旨在打造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推动重大成果应用落地、挖掘产业发展机遇的交流、展示与合作平台。论坛将持续至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