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魏梦佳)“2025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暨北京大学信用与法律研究所成立15周年学术研讨会”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法律、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北京大学信用与法律研究所成立15周年,深入探讨数字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挑战。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及第一亚洲商人金银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论坛紧扣“数字时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和方向”主题,围绕社会信用立法、信用数据确权、区块链存证技术应用、数字信用评级标准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与会专家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信用体系需以“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协同治理”三位一体框架为核心,完善数据确权与信用修复机制,探索区块链技术实现信用数据全流程可追溯,并通过多方协同治理形成“守信激励、失信约束”的治理闭环。
“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北京大学信用与法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第一亚洲商人金银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鞠禄龙表示,过去15年,研究所在推动信用制度创新、保护个人数据权益、促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将携手各方持续开展跨领域研究,助力构建公平高效的信用治理体系。
自2010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信用与法律研究所致力于推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作为国内社会信用领域的核心智库,研究所通过跨学科合作,在信用立法、数据治理、技术赋能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为完善社会信用治理框架提供重要学术支撑。研究所发起方之一的第一亚洲商人金银业有限公司长期支持社会信用领域的学术与实践探索,参与推动信用教育普及与制度创新。
【纠错】 【责任编辑:刘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