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第四季度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完成。市经信局透露,算上此次新增的691家,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已达10199家,总营收约为1.15万亿元,实现了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总营收突破1万亿元的“双破万”目标。
从所属区域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前三分别为海淀区(2953家)、朝阳区(1119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1041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0.4%),制造业(2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3.4%)。
当前,本市中小企业突破200万家,总体呈现出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40%以上的税收、50%以上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就业机会。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大都长期深耕细分领域,练就“独门绝技”,在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发光发热,约四成企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领域,超七成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形成配套。
“我们深知,中小企业好,地区经济才会好。”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说,今年本市将发挥中小企业对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聚焦高精尖产业体系,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选种”和“育苗”,遴选识别出一批能够承载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质企业。
按照计划,今年北京将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推动专精特新首善之都“再进一步”。
中小企业的成长也需要政策和服务更给力。近年来,本市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的梯度培育格局,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的“生态雨林”式创新发展体系。
在中小企业最关心的融资问题上,今年本市将聚焦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举办“一月一链”融资路演活动,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信贷供给;通过财政资金奖补方式,支持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市场化公开路演遴选方式,对企业实施的未来产业早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今年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工具箱”还有什么?记者梳理发现,本市将在金融支持方面,调优首贷贴息政策,将创新型企业贴息比例提高到40%;通过入板企业融资奖励金额倍增政策,实现专精特新专板企业突破1000家。
中小企业身边也将有更多关心自己的“娘家人”。杨靖国说,今年本市还将建设小微企业之家、专精特新服务站、示范平台(基地)、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五级服务载体,形成“政策直享、诉求直办、服务直达”的服务体系。(记者 曹政)
(原标题: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 总营收突破1万亿 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双破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