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论坛现场。
12月20日,第十一届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践行责任共创未来”为主题,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下金融企业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引领金融企业践行社会责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真正落到责任上。
杨涛首先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他表示,科技创新是一个切入点和着力点,科技金融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格局,但还存在痛点和挑战。比如重点领域的科技金融服务深度有所不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仍远低于绿色、普惠、涉农领域贷款;单一局部的科技型创新产品越来越多,但是能够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比较难;直接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空间没有充分打开;作为支持方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缺乏高效匹配的激励约束机制;缺乏系统性、可信度高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估模式和评级标准也是最关键的痛点之一;此外,基于科技企业、科技创新特征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分散手段非常有限。
杨涛认为,要权衡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在落实责任时,只有目标确定了才能落实责任。同时,金融机构存在战略、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治理等多重责任,需要细致梳理。他说,探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责任保障,可以有三个层面,一是从科技金融与其他大文章的业务交叉入手,推动“科技+绿色”“科技+普惠”“科技+养老”的融合发展,二是要发挥新技术与数据要素的作用,努力缓解制约科技金融的痛点,三是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在治理机制完善中赋予支持科技创新更多的权重。
据悉,本届论坛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绿色金融50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