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200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学科表示,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市属高校分类发展改革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办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学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取得明显成效。
学校党委书记刘颖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讲授“大思政课”。
倾心培育时代新人 应用型人才培养彰显北石化特色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围绕培养“思想纯良有品质、科学素养有内涵、技艺精湛有特色、攻坚进取有胆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强化实践育人,构建从新生教育到毕业就业“四年不断线”的全过程链条递进式实践育人体系,高标准启用创源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校内智能制造场景与能源大工业场景内涵互补的实践育人平台,打造实践育人新样态,形成了具有北石化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六共同、六要素、六模式”产教融合实践育人范式,成为北京地区首家“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基地”。
启用创源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数字孪生智能制造生产线。
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了提质增量。2023年招生规模同比增长31.7%,其中普通本科增长34.8%、研究生增长27.6%、北京生源增长55.6%。书记校长带队访企拓岗,为毕业生开辟优质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同类高校前列。
46年来,学校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成为首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城市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牵头建设市级人工智能通识课“前沿拓展”模块,为全校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必修课。
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 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凸显北石化作为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和功能优化,实现化工、机械工程、信息技术、新能源和安全工程等五大系列学科专业转型,形成推动安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环境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七个特色专业集群的专业布局,获批北京市“医药化工与装备”新兴交叉学科平台和“+安全应急”专业集群,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推动现有专业全要素改造升级。工程学学科2023年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批24个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2023年在招本科专业总数的76.9%;7个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新增本科专业9个。
2024年,学校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获得专家组“两个前列”的好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在应用型高校的前列;面向首都发展,适应新时代的专业布局调整与建设成效显著,专业建设水平居于同类型高校前列。”
学校与北化集团共建现代都市产业创新研究院。
聚焦国家和首都发展需求 科技创新成果彰显北石化担当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主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型研究,在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2022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行业学会一等奖9项。2023年省部级和国家级行业协会科研成果奖励同比增长25%;科研经费连续多年持续上升。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逐年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保持增长趋势,2024年面上项目(6项)实现历史性突破。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等近200项,“十四五”期间500万以上大项目已达“十三五”期间的3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表示,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一体推进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奋力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北石化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