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科技周开幕 尖端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新华网
2024 05/26 09:14:04
来源:北京日报

2024年北京科技周开幕 尖端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

字体:

昨天,2024年北京科技周迎来首批观众。记者 王海欣摄

  人形机器人在展台上灵活地做运动,“人造太阳”“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模型组团展出,由中学生设计的火星科考车模型实现了自动避障和智能定位……昨天,2024年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在首钢园开幕,一批科普展品拉近了观众与科技成果的距离。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五大展区,一批本市尖端科技创新成果与观众见面。北京一家公司将实验室内刚刚定型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带到现场。“它不仅能走能跑,还能做出各种爬行动作,摔倒后能自己起身,行动更灵活。”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下半年,这台机器人将正式发布,提供给科研场景使用。后续,它有望用于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搬运等生活场景。

  一批互动科普展品吸引了很多观众体验。戴上虚拟现实眼镜,小观众化身航天员,近距离体验神舟飞船发射的全过程。利用沉浸式增强感知体验平台,观众可以真实地感受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场景。“刚才真的感觉到了地动山摇。模拟台风场景的时候,大风夹杂着雨水扑面而来,感觉很真实。”观众辛先生走下体验平台,松了一口气,“平时很难对这些自然灾害有切身体会,身临其境感受更深,也学习了一些自救常识,真应该让更多人来体验学习一下。”

  由孩子们完成的多项科技创新作品展出。“火星表面崎岖,如果火星车遇到意外,没人能实施救援,所以我们为它设计了6个轮子,让它能更稳定地跑起来。”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小赵参与了火星科考车模型的设计,他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这件作品。这辆“火星车”的功能也很强大,360度旋转的变焦摄像头能眼观六路,全天候巡天雷达能耳听八方,还能实现自动避障和智能定位。

  观众还能近距离感受奇妙的大自然。国家自然博物馆将穿山甲的鳞片、食人鱼的尖牙等动物标本带到活动现场。在展台前,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伸手触摸它们。“这些标本是动物为适应大自然进化出的生存武器,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启发孩子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探索自然的好奇心。”现场工作人员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将20种鹿角标本进行三维建模,观众戴上虚拟现实眼镜,就能近距离、360度欣赏这些标本。

  2024年北京科技周活动将持续至6月1日,与全国科技活动周同主场、同主题、同时间进行。活动期间,各类科普展示活动将轮番上演。空气变身为威力十足的“大炮”,普通的长气球竟能像火箭一样冲上天空,沉甸甸的保龄球居然飘浮在空中……生活物品在实验员的巧思设计下,成为“探梦实验室”中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

  此次活动主场位于首钢园11号馆,观众可采取线上免费实名预约方式入场。云展厅、北京科技周专题巡展、特色专场科普活动同步推出,各区、各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科普基地也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记者 刘苏雅)

【纠错】 【责任编辑: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