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类公园1065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平方米-新华网
2024 05/21 14:31:13
来源:北京晚报

北京:各类公园1065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平方米

字体:

  今天(21日)上午,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和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召开“北京市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平原区EI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此外,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持续推进,2023年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2906种。

  蝴蝶蜻蜓齐聚奥森

  为了摸清“家底”,自2020年以来,本市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

  2023年,全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73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灌丛、草地、沼泽与水生植被等类型,2020年至2023年累计记录136种,调查记录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类型持续增加,其中,中心城区记录到23种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

  2023年,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2906种,2020年至2023年累计记录6895种。

  生态环境好不好?小动物们最有发言权。以蝴蝶和蜻蜓为例,它们生命周期短,敏感性强,对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健康、人类活动干扰起到良好的指示作用,是国内外常用的指示物种之一。2023年,在中心城区记录到24种蝴蝶和29种蜻蜓,分别约占全市调查累计记录的24%和36%。尤其是这一年在天坛公园记录到13种蝴蝶,是蝴蝶在核心区最重要的栖息地;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记录到16种蝴蝶和24种蜻蜓,是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生态“两山”双双进城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两个称号。截至目前,本市已有延庆、密云、门头沟、怀柔、海淀、平谷、丰台、朝阳、昌平9个区获得命名,其中5个全域生态涵养区全部获得双命名,并辐射到中心城区,实现了生态进城、“两山”进城。

  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王玮介绍,这9个区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其中,生态涵养区坚守生态屏障,持续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造生态+农文旅等模式的“两山”转化样板;中心城区则立足“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精细化治理水平,不断擦亮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其中,丰台区实施“绿城九法”,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绿色发展新引擎的实践案例,入选了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朝阳区把将府公园这样的生态公园代表,与郎园station这样的城市生活代表有机融合,探索城市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特色路径。

  集中建设区生态良好

  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两山两河”北京湾的生态格局,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底和生态屏障,孕育了丰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市园林绿化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处长彭强表示,北京持续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2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

  王玮介绍,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其中绿视率为26.96%。绿视率,即人视野范围中绿色植物的占比,主要表征区域内人视野范围里绿色生态空间占比的平均值。北京从2020年开始探索绿视率的监测评价。

  目前,全市共有鸟类519种,新增了4种,占中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天堂”。

  2012年以来,全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7000余公顷,建成一大批城市休闲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5.5平方米提高到16.9平方米,各类公园1065家,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此外,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林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其中林地面积同比提高5.44%,生物量密度同比提高3.60%。重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市级自然保护区、野鸭湖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优秀水平。(记者 骆倩雯)

  (原标题:各类公园1065家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平方米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9%)

【纠错】 【责任编辑:胡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