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5月13日拍摄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外景。
中国的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时下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股文博热潮中,越来越多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博物馆正与社会大众发生连接。在大学云集的首都北京,众多高校博物馆值得探索。
世界语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于202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通过结合语言学基础理论和交叉学科知识,划分为“溯源”“倾听”“言说”“书写”“教育”“传播”“服务”和“探索”八大模块,深入探讨世界语言和中国语言的特点、历史、现状和分布,展示语言的魅力和多样性。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5月13日,人们经过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
中国的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时下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股文博热潮中,越来越多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博物馆正与社会大众发生连接。在大学云集的首都北京,众多高校博物馆值得探索。
世界语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于202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通过结合语言学基础理论和交叉学科知识,划分为“溯源”“倾听”“言说”“书写”“教育”“传播”“服务”和“探索”八大模块,深入探讨世界语言和中国语言的特点、历史、现状和分布,展示语言的魅力和多样性。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5月13日,观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汉字的实现技术”展板前观看中国古代简牍。
中国的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时下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股文博热潮中,越来越多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博物馆正与社会大众发生连接。在大学云集的首都北京,众多高校博物馆值得探索。
世界语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于202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通过结合语言学基础理论和交叉学科知识,划分为“溯源”“倾听”“言说”“书写”“教育”“传播”“服务”和“探索”八大模块,深入探讨世界语言和中国语言的特点、历史、现状和分布,展示语言的魅力和多样性。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这是5月13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语言博物馆拍摄的“语言星球”装置。
中国的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时下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股文博热潮中,越来越多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博物馆正与社会大众发生连接。在大学云集的首都北京,众多高校博物馆值得探索。
世界语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于202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通过结合语言学基础理论和交叉学科知识,划分为“溯源”“倾听”“言说”“书写”“教育”“传播”“服务”和“探索”八大模块,深入探讨世界语言和中国语言的特点、历史、现状和分布,展示语言的魅力和多样性。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5月1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在参观世界语言博物馆。
中国的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时下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股文博热潮中,越来越多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博物馆正与社会大众发生连接。在大学云集的首都北京,众多高校博物馆值得探索。
世界语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西校区,于202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通过结合语言学基础理论和交叉学科知识,划分为“溯源”“倾听”“言说”“书写”“教育”“传播”“服务”和“探索”八大模块,深入探讨世界语言和中国语言的特点、历史、现状和分布,展示语言的魅力和多样性。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