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首钢,见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蝶变-新华网
2024 02/27 17:42:27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海上新首钢,见证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蝶变

字体:

  渤海之滨,河北曹妃甸。浩瀚的海面上,首钢京唐钢铁厂巍然矗立,成为海天之间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西山南麓的“十里钢城”到渤海之滨的钢铁“梦工厂”,从荒凉滩涂的曹妃甸到厂房林立的“海上新首钢”,首钢在向海图强、求新求变的探索和收获中,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锻造“首屈一指的钢”

  长达288米的世界首条多模式连铸连轧生产线(MCCR生产线)高速运转,滚烫的钢水将经历一场奇幻之旅。只需要25分钟,钢水直接铸成板坯并轧制成钢卷,成品钢卷从轧机喷薄而出,薄如蝉翼,状如红绸。

  作为首钢京唐二期一步工程的重要项目,这条生产线集世界最先进的钢铁工艺流程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于一体,比传统热连轧工艺节省将近3个小时,产品规格最薄能到0.8毫米,产品质量和生产稳定性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首钢京唐,我们只生产‘首屈一指的钢’!”钢轧作业部精轧操作工荣彦明目光如炬,紧盯生产流程关键环节。这条产线自建设、生产调试再到达产,各种困难筑起无数道关隘,他深知其中的艰辛。

  2018年,荣彦明加入MCCR生产线“拓荒队”,2020年组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成立了核心攻关团队。生产线上300多万个零部件全部刚性连接,哪怕一个螺栓松了、0.01毫米的操作误差都会导致生产事故,全线停产。团队成员毫无经验可借鉴,调试过程中屡败屡战的经历数不胜数。

  调试第一块半无头板坯时,攻关团队依据外方专家给出的控制时序进行模拟测试,始终没有成功。荣彦明与自动化专家反复计算推理后得出一套不同的控制参数,找到外方负责人反复沟通后获得了宝贵的尝试机会。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中钢板轧制成功,外方专家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

  疫情防控期间外方专家全部撤离,产线调试面临停滞难题,团队成员并不气馁,从零开始,吃透每一个技术细节,最终将外方都难以破解的技术难题逐一攻克,凭借自主研发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轧最好的钢,挑最重的担!”这是荣彦明的心声,也是首钢人的信念。

  以MCCR生产线为标志,首钢完成了以精品板材生产为核心的产业转型,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成为三大战略产品,产品量质齐升,不仅走出京津冀还迈向全世界。


  绿色工厂探索循环经济

  “这是海水淡化的水,比超市卖的水纯净度都高,最适合沏茶!”每当有客人来能源环境部“五效一体”展室参观,能源与环境部副部长王伟业总会送上首钢工人都在喝的瓶装水,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品上一口,口感甘甜,沁人心脾。

  钢铁行业每项生产工序都离不开水,炼钢用水从哪里来?面朝大海,首钢人想到了海水淡化。从国外引进海水淡化技术时,现场设备调试过程一度卡壳。首钢技术人员有着不服输的劲儿,把设备拆开后查找文献资料研究,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如今,首钢京唐工业用水中七成来自海水淡化,每年可节约地表水2600万吨。煤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用来蒸发海水,产生的浓盐水作为下游化工厂的原料……首钢京唐“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经验,成为沿海布局钢铁企业能源利用的示范标杆。

  在成品码头,各类钢材静待着通过海运抵达世界各地,从矿石码头卸下的铁矿石等大宗物料则直接通过传输带点对点运送到指定转接机房内。厂房内密闭管廊盘旋,物料全程闭环运输管理,既减少粉尘等污染排放,也极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地面运输通过铁路接入、新能源重卡接驳等多式联运方式,助力钢铁产业绿色发展,首钢京唐整体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5%以上。

  从北京石景山到河北曹妃甸,首钢完成的绝不仅仅是一座钢厂的搬迁,更是对绿色制造行业发展趋势的引领和示范。首钢京唐率先实施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三座5500立方米超大型高炉碳排放量比传统工艺降低10%以上,开创国内同类型高炉的技术先河。

  


  助力“钢城”变“港城”

  作为落户曹妃甸的第一家企业,十余年来,首钢钢铁业持续做优做强,同时推动新产业京外发展落子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示范引领作用愈发凸显。

  在距离首钢京唐只有6公里的河北日上车轮有限公司厂房,摆放整齐的钢卷入库,将变身钢制轮毂。“从厦门来到曹妃甸新建生产基地,我们就是奔着首钢来的!”河北日上车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傲来说。公司原材料采购主要来自首钢京唐,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公司和首钢技术人员还共同推进新产品研发。

  2015年1月,首钢与曹妃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曹建投公司,推动首钢内部资源10余家企业转移聚集曹妃甸,还成功带动多家中央企业、市属企业、上市及知名民企落地并投产运营,近年来共完成签约129个产业项目,签约投资额达485亿元。

  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在首钢京唐的带动下,一条钢铁产业与当地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产业加速聚集的同时,热腾腾的烟火气也在这里聚集,曹妃甸实现从“钢城”到“港城”的华丽蝶变。

  在曹妃甸新城的首堂·创业家,这处国内最大的超低能耗建筑为当地就业人员提供宜居、低碳、健康的居住环境;北京景山学校、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和北京友谊医院、安贞医院等纷纷落地,为转移企业的京冀两地人员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现代服务业企业纷至沓来,今年启动建设的王府井购物中心将在两年后运营……“地图导航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我们的发展速度”,在此安居乐业多年的首钢员工常常感慨,这片产城联动宜居之地发展日新月异。

  老灯塔依旧矗立,曹妃甸“换了人间”。十多年前,这里一片沿海滩涂,没有一条硬化道路,没有一棵树;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已成为高楼林立、产教城融合的滨海城市。从新中国首都的工业支柱到曹妃甸海港新城的发展引擎,首钢搬迁后涅槃重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生动的标杆实践。

【纠错】 【责任编辑:胡傲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