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 北京“瘦身”带动区域全面“健身”-新华网
2024 02/26 15:38:58
来源:新华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 北京“瘦身”带动区域全面“健身”

字体: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王健、马玉洁、周文其)26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的日子。十年间,中国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提质升级让整个地区发展更具活力。

  这是位于北京平谷、天津蓟州、河北承德交界处的三界碑(拼版照片,2023年9月12日摄)。新华社发

  北京一度和世界上很多超大城市一样,被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困扰。面对挑战,北京主动“瘦身”。

  2014年以来,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2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千个,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的目标;“瘦身”是为了“强体”: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约40%上升至超66%,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

  “动批”和“大红门”的涅槃是北京“瘦身”的生动写照。它们曾是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如今,它们分别变身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和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


2024年2月2日拍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北京“瘦身”带动了京津冀“全面健身”。

  十年来,密织的交通网打通了发展的“大动脉”,多条铁路开通运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绿色成了发展的底色,三地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建联治,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

  居住在河北白洋淀边的村民赵雁林回忆,这里曾长期受工业、生活污水直排影响,“一些水面呈酱油色,气味刺鼻,现在水清岸绿,鸟类都回来了。”

  产业协同发展让京津冀地区活力迸发。十年来,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10万亿元,比2013年增长4.2万亿元。

  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2023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雄安新区正拔节生长。自去年揭牌以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入驻率已达九成,企业以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主。

  在北京经营生物技术公司的许蒙超,最近在雄安新区成立了子公司。他说生物医药是新区重点打造的产业方向,前景大好。

  春节刚过,新区启动区建设工地一片繁忙,中国中化大厦保持着每7天“长高”一层的建设速度;中国华能总部大厦主体结构已封顶……“未来之城”日益清晰可见。(参与采写:郭宇靖、张涛)

【纠错】 【责任编辑:刘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