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工业区复兴典范的“首钢经验”-新华网
2023 12/25 17:08:55
来源:澎湃新闻

打造全球工业区复兴典范的“首钢经验”

字体:

  作为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的工业区复兴典范,首钢园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传承首钢集团改革创新传统,将ESG理念融入经营发展战略,从园区规划、建设、产业服务运营、管理探索全过程创新发展模式,在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园区的道路上形成了“首钢模式”与“首钢经验”。

  为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首都环境质量、调整首都产业结构,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首钢搬迁调整方案,拉开了中国钢铁史上最大规模工厂迁移的序幕。位于河北曹妃甸、迁安的钢铁基地拔地而起。2010年底,首钢老厂区钢铁生产全部停产。

  自搬迁调整以来,首钢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作用,有力带动了区域经济、产业提升和社会发展。首钢老厂区,即如今的首钢园,实施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其所在的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年经济总量历史性迈过千亿元大关。

  首钢滑雪大跳台-群明湖风光

  首钢集团,这个昔日北京市最大的国有企业,13年间完成了搬迁与转型两大变革,为中国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创新发展写下了深刻注脚。

  在首钢集团的转型与创新发展中,首钢老厂区,即首钢园,是一个最为生动的案例:昔日废弃的钢铁工业区,如今已被打造成了颇具赛博朋克风格的科技、商业、体育、文旅多产业综合服务区,成为北京新晋网红打卡地。

  2016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入驻西十筒仓,成为首钢园区开发建设的里程碑事件。以冬奥破局城市更新,首钢园区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火”到“冰”的转型,从厂区、园区向社区、街区转变,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

  作为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的工业区复兴典范,首钢园将ESG理念融入经营发展战略,从园区规划、建设、产业服务运营、管理全过程创新发展模式;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首钢园传承首钢集团改革创新传统,采取工业遗存活化利用改造和高精尖产业替代钢铁冶炼制造传统产业思路,以产业升级推动区域转型,在区域统筹、全过程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引领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向深层次迈进,在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园区的道路上形成了“首钢模式”与“首钢经验”。

  01

  创新改造

  工业遗存活化利用

  首钢园位于北京市长安街西延长线与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交汇处,分为北区、南区、东南区,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中心城区稀缺的连片发展区。

  城市更新不搞“大拆大建”,首钢园坚持“少拆除、多更新”的原则,充分尊重原有风貌,重视旧厂房的保留和重新利用,采用“织补、缝合”等创新手法,改造工业遗存。

  改变土地性质,将首钢厂区大片的工业用地改造成商业用地,这在国内外很少可参考的先例。在10多年时间里,经过与业界同行、专家学者广泛探讨,参观国外钢厂改造项目,推进数十项专项研究,首钢园的规划设计团队反复摸索尝试,创新规划。

  

  首钢园空中步道

  首钢园三号高炉改造保留了高炉本体、热风炉、重力除尘器等核心构筑物;冬奥广场项目原为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2016年北京冬奥组委入驻办公,冬奥期间成为商务办公地;金安科幻广场原为首钢铁粉储料仓等9栋工业遗存建筑,现已改造成科幻产业集聚区;制氧创新中心原为首钢制氧厂。

  在首钢园的创新规划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修复改造还有: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原为首钢三高炉空压站、返焦返矿仓、低压配电室、N3-18转运站4个工业建筑;香格里拉酒店是在原首钢电力厂主厂房的框架结构和汽轮机基础上建造的。

  基于传统钢厂地下空间深、通廊多的特点,如何改造利用地下空间是个难点。首钢园的创新做法是,在有条件的地块进行集中建设。以三高炉旁的秀池为例,秀池原是存放炼铁循环用水的循环水池,池深4—5米,在将秀池这一工业水池改造成景观池的过程中,考虑到水蒸发量、后期养护成本等因素,规划设计团队将秀池的水深缩减到1—1.5米,打造生态景观;同时,利用剩余空间,设计建成了一个可停放855辆车的水下停车库,解决了工业资源密集区停车难的问题。

  随着水生植物的种植养护,和环水木栈道、亲水平台的搭建,秀池已成为首钢园内的生态“明珠”。

  首钢园的创新性设计改造,既实现了工业遗存的可持续利用,也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开展整合遗存活化利用工作的过程中,首钢园利用精煤车间等85项旧有建筑,利用三高炉等196项旧有构筑物和设备,2010年至2023年6月,累计从拆除管道、设备、钢结构中回收废钢20.15万吨。

  

  首钢园夜景

  其中,西十冬奥广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利用旧有建筑面积 41569.34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57.23%,节省土方约43653立方米,共获得国内外20余项奖项。

  02

  面向未来

  推动传统产业替代

  首钢园在转型的过程中,将多元化产业置换与设计改造工业遗存同步推进,推动园区产业向未来产业和高精尖产业升级。

  通过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遗存风貌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差异化对比,寻找优势,首钢园确立了聚焦“科技+”“体育+”的产业方向,聚力打造北京高精尖产业新平台、新地标。

  北京冬奥会的标志性场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是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场地,也是后冬奥时代北京中心城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馆。依托北京冬奥会的影响力,聚焦“体育+”产业定位,推动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冬奥遗产的可持续利用,首钢园打造了覆盖一年四季的赛事和活动,促进体育文化成为区域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借势冬奥场馆的辐射效应,首钢园区将进一步引进体育资源,使首钢园“体育+”产业优势更加凸显。

  近年来,首钢园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培育“科技+”产业,初步形成科幻、人工智能、互联网3.0、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和高精尖产业集群。其中,科幻是首钢园全力打造的新IP,光场成像、元宇宙前沿技术中心、动作捕捉、虚拟拍摄等一批北京市重点公共技术平台落地首钢园;连续3届中国科幻大会落地首钢园,今年更是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成为国家级科技论坛平行论坛,为促进科幻产业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21年首钢园联合40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共同组建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成为行业交流、合作、展示的重要平台,2023年“科幻产业联合体”成员单位扩容至54家。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区现已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承接地和科幻产业创新展示的重要窗口。

  首钢园打造了“一体、四翼、六维”的产业服务体系,即以国内外重大产业平台为依托;科技创新孵化机构、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科技创新联合体、科创大奖赛事为支撑;通过政策对接、人才服务、市场合作、融资服务、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产业生态,撬动资源集聚。

  截至目前,首钢园入驻企业达到270余家,注册资本超过450亿元,科技类企业占比达73%;规模以上企业33家,国家级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超过30家,聚集了航天智能院、中国移动咪咕、首钢基金、当红齐天、百度萝卜运力、国际云转播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服贸会首钢展区

  后奥运时期,首钢园将围绕首都核心功能,依托首都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重点发展科幻元宇宙、互联网3.0、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科技+”产业,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界融合的都市型产业社区,同时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体育文化融合的跨界业态。

  目前,首钢园区已形成了集餐饮、酒店、零售、展览、体验等多元一体的特色消费生态。据统计,自2020年5月园区向社会开放以来,累计入园客流量达1100万人次。

  03

  零碳零废

  绿色低碳循环路径

  推动整个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是首钢园转型的核心。

  首钢园明确零碳、零废、工业遗存再利用、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工作,通过建设用地、周边道路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建造与运营管理,实现内部节能减排;同时基于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交通、废弃物处理,达到最大化的外部减排量,使项目运营期达到正气候的净负碳排放效果,创造项目外部效益。

  截至目前,首钢园已建成的建筑100%达成绿色建筑标准,碳减排总量为28.5万吨CO2/年,首钢园成为国内首个C40正气候样板区。

  技术创新是首钢园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例如,西十冬奥广场采用光伏发电、一体化污水处理等多项最新减排技术;节水上采取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和中水处理系统等非传统水源利用措施;节材上利用厂区原有设备材料和首钢自产钢材等,每年节水约4000吨,节电约131.65万千瓦时,节煤约460.8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48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5吨,减少氮氧化合物约17吨,减少碳粉尘约313吨。

  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自主研发人因分析技术、新型特殊性能钢材、大型构件高精度装配建造技术、赛道基准面与雪面控制技术等,结合科学办赛与赛后利用,在部分技术领域实现国际引领。其中,自主研发的新型特殊性能钢材与高强度结构钢组合,节省用钢量9.75%,减少碳排量约950吨;基于新型特殊性能钢材的大型构件高精度装配建造技术,实现了钢材耐腐蚀性能提升62.5%,防火涂层厚度减薄 20%,赛道装配率100%,工期缩短近30%。

  从钢铁产业到体育产业,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

  首钢园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资源循环利用。例如,首钢园将原钢渣处理生产线改造成首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该项目是北京首座全封闭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生产线,采用建筑垃圾“就地拆除,就地运输,就地处理,就地利用”的闭路循环模式,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经加工后制成建材制品,回用于园区道路、建筑改造和新建等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废钢则运送至曹妃甸进行回收、冶炼,实现充分循环利用。

  该项目实现既有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90%以上,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年产再生骨料83万吨;园区道路和广场项目共使用12万平方米再生砖。

  

  首钢园远眺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绿色能源方面,首钢园内落地了麦当劳亚洲首家零碳旗舰店,这也是连锁餐饮行业首家碳中和餐厅。该项目经过美国绿色建筑认证协会(GBCI)综合评估,具备获得LEED金级认证及LEED Net Zero(净零)认证条件。餐厅设置有超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达约33万度,可满足餐厅日常运营电力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约200吨。

  04

  区域协同

  生态效益最大化

  首钢园整体改造与建设投入资金达到百亿级别,所需资金全部由首钢集团自筹。在这一过程中,首钢园探索性地划分园区区块,并制定出不同的开发思路与策略。

  如前述,首钢园分为北区、南区和东南区,首钢园按照不同思路开发建设这三个区域。为了保障北京冬奥会,首钢园用了3-4年时间,集中大量资金开发建设了北区;南区的开发策略是,优先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为国家级重大项目做储备;同时将东南区的土地收储、上市,进行招拍挂,用这部分资金来缓解、平衡开发北区的资金压力。

  现阶段,伴随着新产业的植入、绿色建筑、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环境建设管理,首钢园作为改造主体实现了传统企业的全面转型,同时通过首钢厂区的改造带动了北京西部城区;曹妃甸地区在产业、能源资源、交通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在区域层面实现了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以首钢园为发展引擎,加快推动了京西地区转型发展,为城市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重要基础。首钢园已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更新项目。相关工作荣获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 国际卓越规划奖等9项国内外奖项。

  

  首钢滑雪大跳台

  面向未来,首钢园提出了“一模式、一典范、一高地、一支点”的建设目标,即以落实“双碳”节能减排为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绿色生态建设的首钢模式;以保护和传承工业风貌为目标,打造世界瞩目的老工业区复兴和工业遗存再利用的首钢典范;以加快推进高端产业集聚为目标,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以活化并提升资产运营效益为目标,打造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

  以此为目标,首钢园将持续探索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引领老工业区绿色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纠错】 【责任编辑: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