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空气持续不断的影响和充足水汽条件的配合下,北京今起将迎来新一轮降雪,而且比上一场雪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市气象台获悉,12月13日早晨至15日上午,本市将出现大雪到暴雪,局地可达大暴雪。雪后北风加大,气温将出现“断崖式”下降,市民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谨防感冒。
此轮降雪持续时间长、累积降雪量大
昨天早晨,南郊观象台最低气温仅-8.4℃,展现了雪后的寒意。不仅如此,昨天全天北京的气温都在冰点以下,白天最高气温仅-1℃左右,加上灰蒙蒙的天空一直没有放晴,人体的寒冷感因此加倍。
近期,在冷空气和水汽条件的配合之下,北京的降雪节奏有点频繁。距离今冬首场降雪才隔了一天时间,新一场降雪就迫不及待地要上线了。预计从今天上班时间开始,北京就要飘起零星小雪了。从12月13日早晨至15日上午,北京将出现大雪到暴雪,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的个别地区可达大暴雪。北京市气象台于12日16时30分发布暴雪黄色预警信号。据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琳娜介绍,此次降雪过程具有降雪持续时间长、累积降雪量大的特点。降雪总时长将超过48小时。气象上一般会用降水量(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描述降雪量级,1毫米的降水量大约可以带来1厘米左右的积雪。预计此次城区降水量为6至12毫米,可以给北京带来6厘米至12厘米的积雪。
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超过10℃
与暴雪黄色预警一同发布的还有寒潮蓝色预警和道路结冰黄色预警。气象部门预计,15日至16日北京将出现寒潮天气,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超过10℃。其中,16日白天最高气温将降至-4℃左右,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15℃左右。 同时,15日至16日白天阵风可达7级左右。由于路面积雪,且地表温度低,预计12日17时至16日17时本市仍有道路结冰现象。
一般而言,雪后才是气温最低的时候,预计15日至20日,北京白天最高气温0℃至-4℃,夜间最低气温-12℃至-15℃。据了解,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资料以来,南郊观象台在12月中旬记录到的最低气温是-18℃,第二低是-14.8℃。这次寒潮过程北京的最低气温有望超过历史第二,冲击历史最低。
为何最近的降雪如此频繁?气象专家表示,目前已经进入大雪节气,正是北京比较多雪的时段,加上最近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都比较活跃,所以给整个京津冀地区带来了明显降雪。此轮降雪是受高空槽系统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所致,二者配合默契所以降雪量很足。据了解,降雪的达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水汽条件、温度条件、动力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般来说,北京降雪难主要是因为缺少水汽。近期,湿润的偏南气流比较活跃,把南部的水汽源源不断输送到北京,由此才促成了近期一场接一场的降雪。
须防范两次降雪的叠加影响
气象部门提醒,此次强降雪持续时间较长,且与10日降雪间隔时间短,需防范两场降雪的叠加影响。降雪导致能见度下降、路面湿滑、道面积雪结冰,尤其是山区、桥梁、隧道等高风险路段,易造成交通拥堵和事故,建议公众合理安排交通出行时间。山区行车时应采取更换冬季轮胎、加装防滑链等措施,降低因道路湿滑带来的行车风险,注意安全。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应尽量减少在降雪时段出门,避免走冰雪覆盖的道路,稳当慢行。
低温天气下,电力、供暖等能源需求量大幅增加,市民居家做好保暖的同时,也应注意做好居室通风,谨防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大风天气下,市民在户外要远离广告牌、临时搭建物和高大老树等,避免砸伤。此外,近期流感高发,持续的低温将造成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高,请市民尤其是体弱人群注意防寒保暖,做好健康防护。积雪可能导致设施农业大棚、简易搭建物垮塌,建议做好农业设施和简易搭建物的除雪、加固,以及农业大棚的防寒保暖工作。(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