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北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服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召开。据悉,市政公用报装“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后,如企业需要报装自来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通信、有线电视等全部业务,可减少跑腿11次,减少重复提供材料45份。同时,本市不断压缩审批时间,市政接入工程占掘路审批时长从56天减少至最短2个工作日。本市还在电、水、气等领域推出“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大幅节约报装企业经营成本。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一级巡视员赵功表示,近年来,北京市持续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服务领域营商环境,从2018年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版改革开始,到今年的6.0版,在市政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市政基础设施服务的便利度、协同性、可靠性不断提升。
例如,本市推行市政接入联合服务,企业以往在报装市政公用服务时,需要跑好几个市政企业营业厅或分别登录多个市政企业网站进行报装,反复填写项目基本信息,同时还需要多次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产权文件,增加了企业办事时间和成本。为此,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政务服务局、市水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广电局以及各市政企业,上线了市政公用报装“一站式”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同时在线报装供水、电力、燃气、供热、排水、通信、有线电视等多项市政服务。同时,市城市管理委推动上述市政公用报装服务进驻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实现市政报装线上线下“一站式”集成服务。
“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后,如企业需要报装自来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通信、有线电视等全部业务,可减少跑腿11次,减少重复提供材料45份。在报装之后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也做到联合协同,努力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并避免重复开挖,防止马路拉链现象的出现。
2022年,北京市在市政接入领域推出“联合报装、联合勘察、联动施工、联合验收、联合抄表过户”的“五联”服务举措。国网北京电力积极与政府部门及市政企业协同联动,打造“五联”服务案例20余项。10月9日,记者探访了中国书店,其“电+水+网”联合服务案例,就集约了电、水、网三家市政企业,大幅提升办事效率,为国内市政基础设施报装协同联动提供了“北京经验”。
中国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欣告诉记者,在向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咨询用电报装业务时了解到,北京推出“市政设施接入联合服务”,如果有用电、用水、用网需求,可以一起办理。于是,便由城区供电公司帮中国书店提交了电、水、网络联合报装申请。由于中国书店办公楼所处位置附近既有市级道路,又有区级道路,郭欣原以为时间长流程繁琐,要想接入市政设施,区级、市级单位两头要跑,水、电、网等单位也要分开跑,估计得花半年时间,但通过北京市的联合服务,一个月就顺利完成了供水、供电。
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客户经理汤存威表示,收到了客户对用电、用水、用网的需求,便协助客户在市政公用报装“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交电、水、网络业务联合报装申请。申请工单由市政务平台转派至电、水、网络业务管理系统后正式受理,之后由国网北京城区供电公司与自来水集团、电信公司结合现场市政干、支管线情况,将接入方案优化到同一路径。
在中国书店这个案例中,6月26日经自来水集团委托,供电公司在线上审批平台上传联动施工方案,完成“非禁免批”线上申报;6月27日-7月7日,西城区城管委统筹安排电力和自来水“同一时段、同一路段”开展联动施工;7月12日,电力和自来水接入工程顺利竣工,供电公司与自来水集团联合开展工程验收,并向客户答复一张竣工验收通知单;7月14日,中国书店项目顺利完成供水、送电。
“我们还制定出台监管细则,推进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市政接入工程行政审批(含并联审批、‘非禁免批’)信息与城管执法部门共享,执法检查结果信息与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共享,形成审批-监管-执法闭环。”赵功说。
近年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在电、水、气等领域推出“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大幅节约报装企业经营成本;推出“一证办”“刷脸办”,通过单一证件或人脸识别技术获取报装需要的其他证件,提升企业、居民的报装便利度;推出“免申办”,提前获取工程建设信息,主动上门对接服务,让企业不用申请即可享受市政服务。在电力方面,2018年,北京电力推出“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低压接电“三零”服务,五年来,累计服务小微企业6万余户、居民客户45万余户,累计为客户节省投资超50亿元。2020年,北京市在全国创新推行“非禁免批”改革,除禁止区域外,免除低压电力“三零”服务客户占掘路行政审批,改为线上备案制,线上报送施工方案后即可施工,相关审批时长由最开始的串行审批(56天)优化到现在的非禁免批(0天)。2021年,北京市进一步扩大“非禁免批”适用范围,由低压“三零”服务拓展至高压电力(35kV及以下),并对其他电力接入工程实行“并联审批”,2个工作日内完成。
“下一步,我们将稳步推进市政接入工程外线审批全覆盖改革,进一步推动市政接入联合服务落地见效,并继续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居民提供更便利、更优质的市政服务。”赵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