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记者鲁畅)“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北京市公安局会同团市委组织召开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警务工作会议。会上,“北京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服务工作联盟”揭牌成立,市公安局、团市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妇联五部门会签《对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范》。
北京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华列兵表示,召开此次会议是要把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坚持首都标准,做到第一步迈准迈稳,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北京模式”。
他表示,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细化司法程序中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得以实现的任务需求,形成任务分领、经验分创、责任分担的良好局面;要结合互联网犯罪低龄化、家庭监护责任缺失等涉未案件新特点、新动向,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精准帮教、精准救助的途径;进一步固化“一站式”办案机制和“专人专办”的办案制度;强化犯罪临界预防,探索分级预防、分级干预,使违法未成年人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降低再犯可能等。
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突出“一体化统筹”“专业化办案”“制度化帮服”“系统化保护”“多元化治理”,不断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发展。目前,北京市16区办案中心均设有涉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办理专区,各基层办案单位指定专门探组或相对固定人员,由2600余名民警组建起一支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精通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专业队伍,统一培训、持证上岗。将专业司法社工服务全面引入办案中心,社工组织派人24小时常驻中心或与办案中心建立联动响应机制,从执法源头上最大化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纠错】 【责任编辑:毕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