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左)和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唐一泓展示自己第一次来书局阅读的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读者在正阳书局门前参观(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唐一泓(左)与一位小读者交流(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读者和游客在院内参观(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左)为一名读者包装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院内,书局“掌柜”崔勇(左)向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中)和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唐一泓介绍书局的特色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右)与读者一起查找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左)把加盖了书局藏书印章的书籍打包递给读者(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唐一泓(左)与一名小读者交流(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在翻看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正阳书局,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尼克在翻看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读者在正阳书局内翻阅书籍(4月21日摄)。
“请你拿好,欢迎再来”,来自几内亚的尼克微笑着把盖好印章的书打包递给读者。
尼克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他和同校的土库曼斯坦留学生唐一泓在北京正阳书局担任国际志愿者。
北京正阳书局主要经营老北京历史文化方面的文献和书籍,它坐落在始建于元代、北京城区现存唯一一座密檐式砖塔的万松老人塔院内。201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和正阳书局联合将万松老人塔院打造成非营利性公共阅读空间——“北京砖读空间”,这里成了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常来的地方。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书店招募在北京就读的外籍大学生读者唐一泓和尼克做志愿者。
两人第一次到正阳书局,就被这里的环境和藏书吸引。唐一泓说,她第一次来,手中捧着写北京古代建筑的书,身边就是年近800岁的古塔。“这里的环境非常安静,会给你想读想看书的感觉。”尼克说。
“他们可以在这里看书,帮助外国顾客查找书籍,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接触普通北京市民,了解北京历史文化。我也希望他们能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向国外介绍北京。”正阳书店“掌柜”崔勇说。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